赞!这间“学霸宿舍”不一般!
精彩推荐
1. 未来已来,前程无疆!苏州大学未来校区这些专业今年开始招生2. @毕业生,你的毕业相册还缺一张和熊思东校长的合影!
3. 毕业季|这四年时光里 我们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在苏州大学能源学院2017级的本科生中,有六位来自同一专业、同一宿舍的帅小伙。在四年的大学生涯里,他们相互勉励,一路前行,共同奔向光芒万丈的未来。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大苏走进这间“学霸宿舍”,一起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吧!
01
席晓柯
个人简介
席晓柯,男,汉族,1999年3月生,共青团员,苏州大学能源学院2017级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中外合作办学)。连续三年获苏州大学学习优秀奖,连续两年被评为苏州大学三好学生,也曾被评为无偿献血先进个人。
所获荣誉
2017-2018学年度:苏州大学学习优秀特等奖、朱敬文奖学金、精神文明特等奖、三好学生、综合奖
2018-2019学年度:苏州大学专项奖、学习优秀一等奖、精神文明专项奖
2019-2020学年度:苏州大学学习优秀二等奖
录取院校及硕士专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
科研方向
锂离子电池
作为旁人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席晓柯凭借自己的努力为大学生活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光鲜亮丽的成绩背后,沉淀着他一步一步稳扎稳打踏出的足迹。
步入大学,席晓柯并没有自我松懈,而是选择保持着和高中一样的学习强度,坚持每天晚上去教室自习。除了考前必要的回顾之外,他更注重平日的积累与巩固,温习笔记和刷题是他每日必修的功课。正是在这种高度自律的引导下,席晓柯的知识储备日渐丰厚,为将来的科研之路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我看来,重视细节和学会坚持是开展学术研究过程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品质。”在回顾自己的科研历程时,他如是说。
除了在学业上认真钻研,席晓柯对运动也情有独钟。热爱体育的他经常在课余时间去跑步、打网球,或是带上自行车奔赴一场考验体力和耐力的环湖骑行。对他来说,运动不仅可以强健体魄,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减压方式。此外,席晓柯还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工作,他曾经担任过虎丘园林志愿者,并对这段服务经历印象深刻:“我觉得做公益是很有意义的事,它能带我接触到很多平日里不会遇见的人和事,从而拓宽我对周围世界的认识。
在拿到保研名额之后,席晓柯继续参加各大高校的夏令营,并成功斩获了多所名校的offer。经过综合对比后,他最终选择前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自己感兴趣的锂离子电池领域继续深造, “未来我希望能够投身产业一线,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所建树,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02
江南桦
个人简介
江南桦,男,汉族,1999年5月生,共青团员,苏州大学能源学院2017级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曾获苏州大学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苏州大学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苏州大学精神文明专项奖等。
双学位
东吴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录取院校及硕士专业
新加坡国立大学
机械工程专业
科研方向
电动汽车的深度学习电池管理系统
回顾四年的学习生活,江南桦更多提及的是自己创业的梦想和一颗永不言败的心。大家熟知的“苏大饭”公众号,正是由他和几位同学作为初代运营团队搭建而成的服务平台。除了“送饭上门”服务,公众号还有很多其他功能。例如在“旧书再利用”项目中,同学们只需将不用的教科书捐出,扫码录入系统,学弟学妹们就可以根据条码搜索获得自己想要的书籍,从而实现旧书再利用。
在项目的初期运营中,江南桦不仅没有获得盈利,还“贴补”了不少自己的生活费,但是他并不气馁。面对大大小小的项目,他都认真对待,全力投入。在他看来,不论结果是好是坏,他都可以通过这些实践更进一步了解市场,从而在自己的成长之路上树立起一座座小小的里程碑。
课程设计小组合作
谈及坚持,江南桦提到了自己“互联网+”的大赛经历。在第一次参加学校第五届互联网+大赛并获得二等奖后,他没有就此止步,而是继续迸发创新火花,充分运用自己积累的经验,和团队里的同学们积极配合,最终一举斩获学校第六届“互联网+”大赛一等奖。
对创业充满热情的江南桦在完成本专业学习的同时,还攻读了商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忙碌的双学位学习生活中,江南桦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工作日夜晚的实验室和周末敞亮的自习室中。“我认为工科的专业技能和商科的思维交叉融合后,可以培养出更适合当今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他说。
03
曾智涵
个人简介
曾智涵,男,汉族,1999年2月生,共青团员,苏州大学能源学院2017级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先后获得苏州大学学习优秀二等奖,社会工作专项奖,创新创业一等奖。参与能源学院第一届微观摄影大赛,两个作品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热爱科研,目前已发表SCI一区论文两篇(二作),一篇SCI论文在投(二作),一项科研课题处于收官阶段。
录取院校及硕士专业
新加坡国立大学
机械工程专业
科研方向
钾离子电池/碳基超级电容器/全固态钠电池
在学习的过程中,曾智涵逐渐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比起单纯地阅读书本上的理念,他更想明白枯燥的理论知识如何能够与实验领域相结合。为此,自大二暑假起,他便开始留校跟随研究生一起做科研,争取和学长学姐们在时间上达成同步。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正式开展工作前,曾智涵首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磨合期。他一边花时间去熟悉实验室整体的器材设备,一边对手头的课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了解。长期的研究经历让曾智涵各方面的技能都获得了一定的提升。步入大三后,他开始接触诸如材料合成、模型绘制等更为专业的领域,研究内容的“更上一层楼”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建模对相关软件的整体掌握、结构图解剖思维和审美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为了增强这方面的能力,我经常会阅读大量的文献,并从中有选择地吸收、借鉴前辈们的观点。”
除了模型的绘制,曾智涵在其他项目环节中的作业也并非一帆风顺。合成材料失败、电池性能不佳等都是实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困难。“很多情况下合成一次材料就需要将近两周的时间,一旦失败又必须从头来过。”为了保证研究成果的质量,曾智涵秉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在细节矫正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候也会感到非常迷茫,但是心里有一个声音一直在告诉我:必须要把课题推动下去。”谈及遭遇瓶颈期的心态时,这个大男孩脸上流露出的更多是坚定,“我的导师和师兄师姐们也会为我提供一些非常实用的思路,真的很感谢他们的帮助”。
疫情结束后,曾智涵开始着手做起了自己的课题,并打算在毕业前完成一篇满意的论文。“我觉得科研带我步入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在做研究的过程中,我逐渐学会了如何更深入地走进一个领域,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也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课余时间里,曾智涵也是个摄影爱好者。每当感到疲惫的时候,他就会拿着相机前往金鸡湖等地游玩拍照,用镜头定格生活中美好的瞬间。
“希望大家在大学期间一定要好好学习,因为读书阶段可以说是我们人生中最安逸、最幸福的一段日子了。”谈及对于学弟学妹们的寄语时,他这样说,“对科研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选择早一点进实验室,将上课学到的知识和社会技能尽快结合。”
04
刘建杰
个人简介
刘建杰,男,汉族,1999年10月生,共青团员,苏州大学能源学院2017级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参与负责《大运河文化嵌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学术科研项目,先后获得2019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苏州大学第二十一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基金项目重点项目、苏州大学第十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个人曾入围“2019APEC未来之声”江苏省赛区决赛,先后通过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商业会计证书考试、LOMA(国际金融保险管理协会)寿险管理师学位280科目、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基金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房地产经纪人协理考试等资格认证考试。
双学位
东吴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
录取院校及硕士专业
新加坡国立大学
机械工程专业
看上去略显内敛低调的刘建杰同学,体内却暗藏着惊人的能量。作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学生,他还同时修读了商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双学位。
当被问及考证经历时,他这样回答:“我现在还年轻,未来有无限的希望和可能。我想尝试更多的新事物,拓宽未来的可能性。在毕业后我的工作不一定会是我从事一生的事业,所以我愿意给自己保留更多的选择。”
除了对学业的热爱和付出,刘建杰对电影艺术也有自己的见解。他很喜欢法国新浪潮电影中的现实主义拍摄技巧。出于热爱,他自学了法语,并在大学期间独立翻译了数部法语电影。此外,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帮助他收到了百度的邀请,成为了百度电影人物词条的审核人。点开百度词条,我们可以在相关领域的撰写人中见到刘建杰的身影。除此之外,他还独立创办了线上电影节活动,让志同道合的友人在此尽情碰撞思想火花。
浪漫情怀和理科生思维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由他主持负责的学术科研项目《大运河文化嵌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就将他扎实的外语功底、浪漫的思维方式和工科背景完美相融,让科研也变得艺术起来。
05
马浩宇
个人简介
马浩宇,男,汉族,1999年10月生,共青团员,苏州大学能源学院2017级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中外合作办学)。
录取院校及硕士专业
苏州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科研方向
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主要包括柔性电极转移,器件各功能层修饰等
和同宿舍的其他同学相比,马浩宇显得更为沉默安静。面对学业,他展示出来的态度也非常认真而诚恳,“学习的时候,我一直奉行着‘今日事今日毕’的原则,在做好明确规划的基础上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完成手头的任务。”
作为一名能源学院学子,科研是马浩宇大学生活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在他看来,学会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举一反三是研究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能力。由于很多论文的作者并不会将所有细节都罗列出来,因此在大部分情况下,实验者都需要依靠自身的摸索来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正式上手时,我会结合文献信息和实际情况一点点抠细节,一边自己反复尝试,一边询问学长学姐们的建议。”马浩宇说:“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枯燥的过程,但当最后获得令人满意的数据后,我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在选择毕业设计选题前,马浩宇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半导体。考虑到对现有的学习模式已经较为熟悉,加之苏大日益雄厚的实力,他最终决定留在苏大读研,并争取在未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尽管所学的专业是理工科,但马浩宇同时也有着一颗细腻的心。课余时间,他经常会去独墅湖观看话剧,在缤纷多彩的表演中陶冶情操,培养艺术修养。
06
张碧腾
个人简介
张碧腾,男,汉族,1999年7月生,共青团员,苏州大学能源学院2017级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中外合作办学)。
双学位
东吴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
录取院校及硕士专业
新加坡国立大学
机械工程专业
科研方向
红外陶瓷涂层
张碧腾是个开朗爱笑的大男孩。他喜欢玩游戏,喜欢看游戏赛事,每周也会规律地去游泳。
在他眼中,本科生经历可谓一波三折,“就像打游戏不断升级的过程”,但他从未退缩,而是以沉稳的心态冷静对待。
因为一直有出国打算,张碧腾早早就报名了雅思考试,因为疫情,考试被一再推迟。“那段时间,说不焦虑肯定是假的,因为这事关我研究生院校的申报。”尽管非常担忧,但张碧腾还是顶住了压力,努力寻找解决办法。最终,他选择了网上考试,并顺利通过,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张碧腾的笑容就像一阵轻松舒适的清风,潇洒、自如、爽朗。对于逐梦路上的他,困难和波折就像游戏里的小怪兽,只要愿意沉下心去攻克,总会通关的。
他们的故事
1
和大部分同学一样,这六位大男孩的宿舍生活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一起约饭、玩耍、学习,一幕幕寻常而温馨的生活片段中,流露着愉快与充实,欢声笑语背后,蕴藏着相互的激励与扶持。
“考试之前,我们都会把自己收集到的备考资料分享到群里,方便大家一起查漏补缺。”曾智涵说,“我们的舍长(席晓柯)是一个在学习上非常自觉的人,我大一的时候经常被他带着去自习室学习,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督促下,我逐渐培养起了自主和勤奋的好习惯。”
2
令人赞叹的是,宿舍里一共六名同学,有三位都在东吴商学院攻读双学位。这一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而是在积极向上宿舍氛围的长期熏陶下培养出的“心有灵犀”。忘了是谁先萌生了这个想法,一经提议,刘建杰、江南桦和张碧腾三人一拍即合,决定一起攻读双学位。
3
刘建杰有时会赖床,他打趣地提及了一次差点睡过头的经历。那时,有一场英语考试还有十分钟就开考了,但闹钟还没能将自己闹醒。好在同去考试的江南桦发现自己还没有到考场,特意赶回宿舍把自己从床上叫了起来,“要不是他,那一门我挂定了。”谈及往事,大家都哈哈大笑。
张碧腾是宿舍里最接地气的大男孩,“哥们几个一起去办了健身卡,结果也没去过几次,倒是常常去洗澡。”大学四年匆匆而过,这一件件小事在他们心中却依旧如同珍宝,至今无人遗忘。
苏州大学新媒体中心
文字:郭怡宁、吴春雨、林陈心子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郭怡宁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